香港三级韩国三级日本三级_亚洲日韩欧美少妇_欧美日韩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不卡_久久国产精品不只是精品

首頁 閩東之光 資訊速遞

評《中國詩詞大會》:別讓這股“綜藝清流”變成“獵奇熱潮”

2017-02-13 14:51 來源:人民網

詩詞綜藝火爆,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種群畫風突變,忽如一夜春風來,答題對詩、玩“飛花令”蔚然成風。眾聲喧嘩之下,也令輿論出現反彈,如“從詩詞大會生出學霸情結是一種不堪”,“詩詞大會說白了還是一場電視秀”等。

16歲的上海女生武亦姝獲勝,成了風靡網絡的古典風少女偶像,與新媒體喧囂傳播形成對照的是,女孩淡定拒絕媒體采訪,令文化滋養(yǎng)尤為純粹。江蘇省鹽城中學高級語文老師劉百生告訴記者,“會背古詩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詞,令人羨慕的‘別人家的孩子’。但熱潮總是令人警惕,這不代表咱們的詩詞教育很成功,反而說明國民整體古詩詞修養(yǎng)很缺。愛好古詩詞在當下還是頗為小眾。”

與讀書百遍,愉悅賞玩,隔著歲月體味所學不同的是,學生們面臨的冷酷現實是,江蘇高考語文,90分的語文基礎部分,有8分是關于背誦古詩文的。有人認為,與其多背古詩文,不如多花時間在更容易拿分的數理化上。由于要“背”的東西太多,學生們對古詩詞教育甚至存在“抗拒”心理,更何談親近。

在節(jié)目中,選手們面對的九宮格、干擾項、搶答等“功利化”定輸贏的方式,也讓教育人士嗅出了“應試”味道。也有選手靠“蒙”答對題目,在老師看來,“這就是當下應試教育最厲害的地方,以答題技巧制勝”,儼然是一場標準化考試。

“應試思維”是始終令教育人士矛盾的糾結點。應試思維模式導致古詩文多被視為“語言材料”,學生們只是機械記憶與練習,記知識點多過傳播文化,背離其作為“文學”和“文化”的本質。在他們看來,作為一名優(yōu)秀的高中生,要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“版圖”有多大。否則,會影響他們的身份認同,文化表現力,以及對傳統文化的鑒賞能力。而學生應在古詩文教育中,感知生命與周遭事物的關聯,更重要的是,自覺形成“文化史”的概念。

近年來,從《百家講壇》到漢字聽寫大會、成語大會等文化盛會,被譽為“綜藝清流”,而獵奇熱潮一陣陣隨風而逝,人們對于傳統文化學習和書寫的淡漠似乎沒有從根本上改變。在B站看“詩詞大會”節(jié)目視頻的網友,也有人被吐槽“文盲”。劉百生老師說,生活中“沒文化”的例子不時跳出來刺眼。艾青去世時,兩家報紙都在標題里將“大堰河”當成了一條河;而前幾年,春天,某地的梨花開了,報紙用的標題是“千樹萬樹梨花開”,而此梨花卻非彼梨花。

現象級綜藝背后的社會成因,在于人們對中國文化中最精致文字的膜拜心理,如今浸淫于網絡語匯,仍心向往之。這也可以理解為何現在的父母在孩子三四歲時就令其背詩,可惜最終難以塑造其“詩和遠方”,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終被奧數和考級等占據。借古詩詞學霸爆紅的契機,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會的努力下,改變古詩詞整體教育氛圍——未來能減少孩子“苦惱”背書,而是因為懂得才熱愛,因為理解才淡然,愜意感受和品味古詩詞之美。

當喧囂的現代社會與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次美麗的“邂逅”,中華文化基因逐漸蘇醒,這危機中的微熹,則彌足珍貴。

揚子晚報記者 張楠

責任編輯:葉著

(原標題:評《中國詩詞大會》:別讓這股"綜藝清流"變成"獵奇熱潮")

關鍵詞

清流 中國 熱潮 詩詞 綜藝


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
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

寧德網 版權所有,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:1309374

廣告聯系:0593-2831322 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:0593-2876799

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:寧德市蕉城區(qū)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

閩ICP備09016467號-17 網絡舉報監(jiān)督專區(q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