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乎者也 | 唐欣:《望南漈山》賞讀

這是詩人游若昕2020年的一首詩(她時年14歲),真是早慧。這在她的作品里,也比較特別,很短,只有十二行,也不復雜,不是那種孩童視角或少女情趣的詩歌,而是寫出了一種恍惚和出神的狀態(tài),若有所思,似有禪意,值得我們分析和討論一番。
南漈山,是游若昕家鄉(xiāng)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(qū)的一處名勝。詩的開頭,“在紅綠燈路口”,她“抬頭望/不遠處的/南漈山”。大家知道,現(xiàn)代生活的一個特點,就是幾乎徹底取消了陶淵明式的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。我們看到的經(jīng)常只是近景,是城市的車流和人群,樓房和廣告,大自然已然遠遁,雖然它們實際上可能并不太遠,要看到它們,并不容易。真的需要某種契機,也許是一個紅燈,也許是偶然間抬頭,需要把目光投向稍遠處??墒牵?ldquo;看不見塔/塔被濃密的云淹了”,塔是山頂上的標志物,塔身頎長穩(wěn)定,塔頂堅挺向上,堪為風景焦點。但是不巧,它正被濃云遮蔽,雖然知道它就在那里,但看不見了,要是允許我們來一點過度闡釋,或許可以說是“本心”,被游蕩的思緒或雜念遮擋住了?接下來的一句突兀而有力,“我是塔/路上的車流淹了我”,這個轉折很重要,靈魂出竅,她讓詩搖晃了一下,要是沒有這種移情或代入,也即主體性的確立和反思,這首詩就難以成立,至少不會那么拔尖,人的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就是這樣無畏和無羈,并且無跡可尋,我想AI大概也就是在這一點上,永遠對真正的詩人望塵莫及。然后,“我不是塔/我看見了/南漈山上的云/把塔淹了”。再晃動一下,重新穩(wěn)住。戛然而止又余音裊裊,走神結束了,元神歸位,心思重回穩(wěn)定??赡芗t燈也變綠了,小姑娘繼續(xù)前行。但是剛才停頓下來的這個瞬間,分明有些什么東西發(fā)生了,變得不太一樣了,這就是詩歌,看似簡單,但又不太簡單,她指向心靈深處,指向新的眼光和世界的打開。我想起過去老被慧能壓住的神秀和尚的詩,“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莫使有塵埃”,其實也蠻有道理的,跟小游這首詩意思有一點相近,我們不妨對比參照。
望南漈山
游若昕
在紅綠燈路口
抬頭望
不遠處的
南漈山
看不見塔
塔被濃密的云淹了
我是塔
路上的車流淹了我
我不是塔
我看見了
南漈山上的云
把塔淹了
來源:閩東日報
作者: 唐欣
編輯:林哲雨
審核:劉寧芬 吳明順
責任編輯:林哲雨
(原標題:知乎者也 | 唐欣:《望南漈山》賞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