柘榮開展孝德文化“五進五創(chuàng)”活動側記
柘榮盛開孝德之花

古生村依山傍水,有上千年歷史??倳泚淼酱迕窭畹虏?。房子雕梁畫棟,院落干凈整潔,植物生機勃勃,看到一家七口“四代同堂”,他十分高興??倳浾f:“這里環(huán)境整潔,又保持著古樸形態(tài),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。
-
秋日午后,公園里,老人們坐在樹蔭下聊侃,盡享愜意
http://upload.ndwww.cn/2015/1125/thumb_630_420_1448412336930.jpg img/water1.png -
走訪慰問98歲長壽老人
http://upload.ndwww.cn/2015/1125/thumb_630_420_1448412336145.jpg img/water1.png -
孝德大講堂評話表演,深受群眾歡迎
http://upload.ndwww.cn/2015/1125/thumb_630_420_1448412336802.jpg img/water1.png -
東源村委樓前雕刻了二十四孝石雕
http://upload.ndwww.cn/2015/1125/thumb_630_420_1448412337951.jpg img/water1.png -
九月九重陽畬歌
http://upload.ndwww.cn/2015/1125/thumb_630_420_1448412337668.jpg img/water1.png
寧德網消息(記者 王志凌 蘇晶晶 通訊員 游書金 文/圖)深秋柘榮,濃郁孝德之風拂面而來——
徜徉街頭,“民生至上,孝德惠民”、“人人有孝心,人人盡孝道”等孝德公益廣告隨處可見;
走進機關,“知孝義”、“聚孝心”、“有孝德”等孝德貼畫盡入眼簾;
走進村居,“勤學修身,崇尚孝德”、“明德至善,孝行天下”等行孝之舉寫入村規(guī)民約……耳濡目染間,身心倍受洗禮。
崇尚孝德,柘榮寫在紙上、掛在墻上、傳唱口中,更根植心底、化為行動。作為福建省唯一的 “中國孝德文化之鄉(xiāng)”,從打造“文化柘榮”的發(fā)展定位,到各級各部門“五進五創(chuàng)”活動的弘揚孝德文化之為,到社會各界方興未艾的孝德之舉,到層出不窮的凡人孝舉,尊老、孝老、助老、愛老,已融入柘榮這座文化之城的血脈里,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!
行孝崇德 寫入村規(guī)民約
走進乍洋鄉(xiāng)石山村,張貼在村口宣傳文化欄上的《村規(guī)民約》格外顯眼。其中,重要的一條便是行孝——“孝敬長輩傳子孫”。
“孝為德行之門,德為成事之本。把崇孝行孝寫入村規(guī)民約,這是全體村民共同商議達成的共識。”村干部告訴記者,講孝德是石山村傳承已久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通過把行孝寫入村規(guī)民約,愈發(fā)堅定了大家的行孝之舉,更成為每一位村民的自覺行動。
村民陶桂清自小與爺爺相依為命,成年出嫁時,她沒有留下爺爺一人,而是帶上爺爺一起出嫁,盡孝十余載,直至老人過逝;村民陸顯萍從廣西遠嫁于此,悉心照顧臥病在床的婆婆十年如一日,任勞任怨;村民黃功慈四代同堂,一代人孝敬一代人,孝德家風代代傳……村規(guī)民約引領,行孝之舉蔚為風尚,石山“孝德之村”美名遠揚。村里還依托農家大院,設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,讓老人聚集在此看書讀報、下棋聊天,頤養(yǎng)天年、其樂融融。
不僅是石山村。穿行柘榮城鄉(xiāng),把弘揚孝德寫入村規(guī)民約的村居不勝枚舉,蔚然成風。
“勤學修身,崇尚孝德;珍重家庭,善事父母;關愛他人,奉獻社會;明德至善,孝行天下”,這是東源鄉(xiāng)東源村結合“出則弟、入則孝、仁為美、和為貴”東源精神,從社區(qū)、家庭、個人等方面編寫的32字《孝德公約》,并在村委樓前雕刻“二十四孝”石雕,大興孝德之風。舉辦“孝心飯”、成立“孝德志愿服務隊”,從2013年起該村還公開征集、評選、表彰“好媳婦”,“知孝、懂孝、行孝、揚孝”的良好社會風尚濃厚。
“新福源,成寶地,你我他,好福氣;……敬老人,合倫理,對子孫,善教育;……”這是造福工程搬遷對象集中安置區(qū)——東源鄉(xiāng)福源農村社區(qū)的村規(guī)民約,弘揚孝德赫然其間,更成為村民的日常生活習慣。在家中,孝敬長輩;在社區(qū),善待老人。長此以往,這個由9個鄉(xiāng)鎮(zhèn)36個建制村2400多人搬遷聚居而成的新社區(qū)鄰里和睦、親如一家。
柘榮以“孝老愛親建幸福家庭,和睦鄰里興文明村風”為主題,梳理村規(guī)民約,把“崇孝守信”作為“村規(guī)民約”制訂的重要內容,在農村群眾中廣泛開展“以孝齊家,孝行天下”、“美德在農家”主題活動,通過文藝下鄉(xiāng)、道德電影展映活動,教育和引導農村群眾弘揚孝道,樹立良好的家風、村風、鄉(xiāng)風、民風,形成孝道昌隆、民風淳樸的社會氛圍,以孝行天下的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。
“五進五創(chuàng)” 弘揚孝德文化
“父母呼,應勿緩;父母命,行勿懶……”深秋之夜,楮坪鄉(xiāng)農村孝德夜間講堂正式開課,講的是身邊孝德事,聽的是村里的普通群眾。朗朗的詠誦聲,順著夜色飄出了很遠……
這般弘揚孝德文化的宣講活動,在柘榮全縣已成常態(tài)。依托小板凳宣講隊、孝德大講堂,鄉(xiāng)鄉(xiāng)有、村村興,潛移默化傳孝揚德。
近年來,柘榮以傳承弘揚孝德文化、構建現代道德倫理秩序為立足點,以孝德、孝誠、孝親、孝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為切入點,以傳播、結合、融入為基本方法,深入開展孝德文化“五進五創(chuàng)”實踐活動,讓孝德文化進農村、進社區(qū)、進機關、進企業(yè)、進學校,通過形式多樣的孝德文化活動,找準相應群體的情感共鳴點,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更具親和力——
進農村創(chuàng)幸福。以“孝老愛親建幸福家庭,和睦鄰里興文明村風”為主題,創(chuàng)建幸福村莊,實現“道德公益宣傳村村行”。楮坪鄉(xiāng)依托洪坑村小學舉辦孔子孝德文化書院;城郊鄉(xiāng)以東峰寺為基地,舉辦孝德禮儀培訓班;宅中鄉(xiāng)邀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授舉辦“宅中學校伏羲教育師資訓練營”,培訓師資力量,并開展純公益、全免費的 “伏羲班夏令營”。
進社區(qū)創(chuàng)和諧。以“遵守公德爭做文明市民,創(chuàng)優(yōu)環(huán)境構建和諧社區(qū)”為主題,開展以“唱道德歌曲、看孝德短片、講慈孝道德故事”為主要內容的社區(qū)道德講堂活動,創(chuàng)建和諧社區(qū)。
進機關創(chuàng)文明。以“廉潔清正讓家人放心,建功立業(yè)讓父母自豪”為主題,深入挖掘孝廉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(lián)系,編纂《孝廉文化讀本》、《孝廉人物故事》,創(chuàng)作一批表現孝廉主題的剪紙、書法、漫畫等文藝作品,開展聽廉政課、看廉政書、參觀廉政教育基地、撰寫廉政格言等孝廉實踐活動,教育引導黨員干部“以孝促廉、以廉踐孝”,在廣大干部隊伍中形成爭做孝廉文化的傳播者、踐行者、示范者,爭當清廉從政、事業(yè)有為干部的好風氣。
進企業(yè)創(chuàng)誠信。以“飲水思源擔當社會責任,誠信經營樹立企業(yè)品牌”為主題,將孝德文化與誠信建設相結合,融入到企業(yè)文化建設中,引導企業(yè)履行社會責任。在企業(yè)員工中,深入開展以“每周給父母打一個電話、每月給父母寄一次零花錢、節(jié)假日回家看望一次父母、陪父母進行一次旅游、企業(yè)負責人看望慰問一次先進員工父母、企業(yè)向社會作一次誠信經營承諾、組織一次講誠信比奉獻主題實踐活動”等孝誠主題實踐活動。組織企業(yè)員工開展敬老助老志愿服務及網絡文明傳播,共同營造了和諧的社會氛圍。
進學校創(chuàng)孝心。以“尊師敬老爭做文明學生,品學兼優(yōu)爭當祖國棟梁”為主題,把孝德文化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滲透到學校課堂教學、學校日常管理、校園文化建設和德育工作之中,“日行一孝、知恩圖報”、“孝行月”等校園主題實踐活動精彩紛呈,有效培養(yǎng)學生孝敬、感恩、修德、篤實的高尚情操。該縣還面向青少年成立了心理咨詢協(xié)會、友愛志愿工作者聯(lián)合會,并在中小學設立分會,每年舉辦“弟子規(guī)夏令營”、“傳統(tǒng)孝德文化論壇”、暑期“免費贈送解暑茶”活動和“關愛殘疾人”、“關愛孤寡老人”、“公益沙盤”活動等等,在全縣青少年學生中形成知孝、行孝、揚孝、向上、向善的良好氛圍。
全民參與 傳承漸顯實效
孝德文化,柔而有力,漸傳萬家。柘榮縣推陳出新,以“五進五創(chuàng)”為載體,構建“孝德惠民”體系,讓群眾自覺傳承,讓滿城浸潤孝德之風。
創(chuàng)新形式,基層司法巧借孝德解民憂。最近,柘榮縣東源鄉(xiāng)司法所又通過“孝德調解室”成功調解了一起涉老糾紛。兩位均已90高齡的當事人順利達成和解,兩家人重修舊好。這是今年9月以來,該調解室成功調解的第4起較大涉老糾紛,用實踐證明,孝德運用于司法,相得益彰。
“在調解涉老糾紛時,我們在恪守法律的前提下,融入孝德倫理,以情動人,這樣更有效。”柘榮縣東源鄉(xiāng)司法所所長劉成正介紹說,今年9月,東源鄉(xiāng)司法所從自身職能出發(fā),特別成立“孝德調解室”,專門調解涉老糾紛,為老人表達訴求開通“綠色通道”。可以說“孝德調解室”是創(chuàng)新基層司法工作,實現“孝德進機關”,更好服務群眾的一次有益嘗試。
全民參與,蔚然成風。在柘榮,挖掘、普及、傳承“孝德文化”是一項全民參與的盛事。在城鎮(zhèn)街巷、在山村農舍、在機關、企業(yè)、學校等地皆可見“孝德”所在。
在縣城,晴朗的午后,仙嶼公園內,垂柳依依,水光瀲滟,三三兩兩的老人們閑坐石凳,相談甚歡,一派閑適愜意的光景。談及晚年生活,老人們紛紛感嘆現今生活好,兒孫在側,家庭和睦。
在城郊鄉(xiāng),鄉(xiāng)黨委、政府主動放棄價值近1000萬元的土地,用于新建文化公園,并定期組織“孝德服務志愿服務隊”關愛老人,引導各村展示、普及孝德文化;在乍洋鄉(xiāng),黨政班子領導帶頭,從今年8月起每月10日,深入孤寡老人家中做衛(wèi)生、煮飯、陪聊等,同時在村落集中片區(qū)成立2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;在各個社區(qū)、鄉(xiāng)鎮(zhèn),隨處可見的孝德文化墻、遍地開花的孝老敬老活動傳遞滿滿正能量……
在企業(yè),回歸企業(yè)——福建過江龍水暖有限公司“富了不忘家鄉(xiāng)好”,重點關愛老人,為企業(yè)所在地東源鄉(xiāng)7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(fā)放100元補助,惠及120多人,并成立“龍?zhí)焓?rdquo;基金,以企業(yè)年收益的1%用于幫扶老人、貧困學生等弱勢群體。
在學校,柘榮縣大小學校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孝老、愛老、養(yǎng)老、助老教育,讓學生們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孝之心、孝之行。
此外,一些平凡之人以常年的堅持、樂觀、真善親身傳承孝德之美,樹起孝德典范。27歲的袁麗紅大學畢業(yè)后,毅然辭職廈門的工作回家照顧重病母親一整年;嶺邊亭村好支書鄧美英由己及人,孝順婆婆,不忘關心他人;四世同堂之家的好媳婦吳美玉,孝順親厚,讓耄耋之齡老人笑顏常在……一個個鮮活的事例,讓人感同身受,影響積極。
孝德之鄉(xiāng),借合力而為,集眾智而成。如今,從個人到集體,從鄉(xiāng)村到城鎮(zhèn),柘榮的孝德之風正濃,而自上而下的“惠老”舉措力度仍不減。
建休閑廣場、文化公園、活動中心,讓老人活動有場所,基礎設施愈發(fā)完善。率先在全市推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、完成居家養(yǎng)老服務站建設、建立老年人生活補貼制度,開展“60歲以上老人1元理發(fā)”活動,出臺了《柘榮縣優(yōu)待老年人實施意見》,從養(yǎng)老、醫(yī)療保健、生活服務、文體休閑、維權等方面,對老年人實行24項優(yōu)待……健全養(yǎng)老保障體系,實現老有所養(yǎng)。
上下齊心,傳孝揚德。柘榮通過持續(xù)發(fā)揚孝德文化,并將其落到實處,讓孝德文化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化和洗禮,從而更加睦鄰友好,尊老敬老,共譜和諧、文化柘榮新篇章。
責任編輯:吳圣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