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德時評:梅花香自苦寒來
近日,觀看一則短視頻,一個30歲上下的自媒體主持人引經據典,鼓吹不必上古圣先賢的當,富貴成功跟吃苦耐勞沒半毛錢關系,生而為人就應該好好享福。
好在這個視頻得不到廣泛傳播,稍有見地的網友對該論調嗤之以鼻,一笑了之。
所謂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。不可否認,當下的年輕人普遍不如三十多年前的人勤勞吃苦,但有一點可以肯定,懶散躺平的,定將一事無成,等到無“老”可“啃”,無“席”可“躺”,又該如何?埋頭苦干也不一定都能大富大貴,至少可保衣食無憂。
孔子說,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。這世上興許真有不勞而獲的“餡餅”,但取之不義、咽之如梗。夫子的學生曾子在《大學》中有著同樣的見解:“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”。為了求證老祖宗的觀點無比正確,在下舉老外的例子,對于思想前衛(wèi)的年輕人來講,或許更具說服力。
一位曾經在美國留學的著名學者介紹,美國有很多人買彩票而中獎,甚至是數億美元的大獎。按說,幾億美元,若合理消費,不太過奢侈浪費,幾輩子都花不完??赡绬??中獎的人平均7年之后會回到原點,把所得到的錢財悉數花完敗光。這難道不是活生生地印證“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”嗎?
北宋大政治家、大學問家司馬光以為,人一旦習慣了奢侈豪華的日子,就很難再回到清心寡欲的生活;而從節(jié)儉的生活方式轉變?yōu)樯莩薜纳罘绞絼t容易得多。據說,許多中大獎的人花光錢財后,后悔不已,感嘆“早知如此,何必當初?”,可這世上哪有后悔藥?
老子說,禍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禍之所伏。挫折與順利,成功與失敗,不能只看眼前,要觀長遠與全局,千萬不要因為眼前的困難與災禍心灰意冷、怨天尤人,如此這般,成功與幸福便與您無緣了。
近日,筆者拜訪一位在市直機關擔任中層領導的老朋友,他感慨地說,吃了苦中苦,方知甜中甜。之前在執(zhí)法支隊當隊長,什么樣困難煩惱都經歷過,苦不堪言,累死累活,如今換了新崗位,應對自如,想必今后到什么部門都應該游刃有余。
中國古人以日月星辰為正(“正”原意為“不偏不倚”,此處指標準),他們的言語與行動都以天地自然為根本準則。老祖宗通過觀察發(fā)現,百花凋零之后,天寒地凍,蠟梅卻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,傲然挺立,縱情綻放。而為“天地人”三才中的人類理當效仿梅花,唯有歷經艱難困苦,方可成就一番事業(yè),苦盡甘來。閩東民間也有類似的俗話,“年輕時快樂算不了什么,到老了享清福才是真正的幸福”。
“梅花香自苦寒來”出自《警世賢文》的《勤奮篇》,部分段落摘抄如下:
有田不耕倉廩虛,有書不讀子孫愚。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少壯不經勤學苦,老來方悔讀書遲。書到用時方恨少,事非經過不知難。板凳要坐十年冷,文章不寫一句空。智慧源于勤奮,偉大出自平凡。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。少年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欲求生富貴,須下死功夫。
善哉賢文能警世,寥寥數語,言簡而義豐,人生的許多道理都在這里了。
來源:閩東日報·新寧德客戶端
作者:梵林凡
編輯:劉寧芬
審核:藍青 吳明順
責任編輯:劉寧芬
(原標題:寧德時評:梅花香自苦寒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