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廉故事 | 章潤:剛正不阿 執(zhí)法廉明


章潤(1388-1443年),字時雨,號沛霖,古田橫溪里龍江(今屏南縣長橋村)人。明永樂十二年(1414年)中舉人,次年中進士,授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,累官至刑部郎中。章潤為人剛毅果斷,廉潔敦厚,決獄勤慎,深受朝廷器重。為官二十余載,不阿諛權貴,不輕慢貧賤,對訴訟案件均能秉公而斷,“斷獄數(shù)千,無有稱冤者”,時人稱之為“章鐵板”。他勤于政事,積勞成疾,于明正統(tǒng)八年(1443年)病逝,祀于鄉(xiāng)賢祠。

章潤畫像
章潤先祖章仔鈞唐朝時被封為高州刺史、校檢太傅充西北面行營招討制置使,駐扎蒲城西巖山,期間以寬仁厚義、忠于職守而聞名于世。據(jù)《建州志·練夫人傳略》載,章仔鈞之妻練寯,人稱練氏夫人,公元943年,南唐軍隊進攻建州,破城后打算屠城泄憤,被練氏夫人勸止,全城百姓得以保全,因此后人尊其為“芝城之母”。這些事跡章潤自小就常聽父親講起,深深地印在腦海中,立志長大后也要像先祖一樣做個清正廉明的好官。
章潤年少時,勤奮好學,一身正氣,書院內偶有學子打架、吵架,章潤不偏不倚,勸雙方和好,學子們都信服章潤。永樂十二年(1414年),章潤參加福建甲午鄉(xiāng)試中舉,十三年,中進士。永樂十四年(1416年)春,章潤奉詔任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。
步入官場,章潤暗下決心,銘記“公生明,廉生威”的訓誡。一定要當廉潔奉公的好官。他知行合一,給自己立下規(guī)矩:“謹言慎行,清淡往來;廉潔鑄質,杜絕謀私;不畏權貴,秉公斷案”。在辦案時,他拒絕迎來送往,出行辦案,輕車簡從,一般只帶上辦案人員二三人。辦案中細致入微,深入案發(fā)現(xiàn)場勘查,在調查當事人、旁證人員時多與當事人交談,不擺官架子。在辦案過程中他嚴格按朝廷律例辦案,杜絕說情、送禮,也從不采用嚴刑逼供。憑證據(jù),擺事實,講道理,以律判案,以理服人。同時講究效率,從不拖延,從不推諉。他經(jīng)手的案件,件件依法審結,深得地方官員、民眾的信任,贊其“斷獄數(shù)千,無有稱冤者”。

長橋鎮(zhèn)航拍圖
永樂十八年(1420年)初夏,兵部尚書外甥吳忠率領一眾人馬從城中飛馳而過,將一位在城西橋頭擺攤販賣青菜的老婦撞落至橋下,致其雙腿骨折。據(jù)悉,吳忠素來仗著自家有錢有勢,在京城橫行霸道、為非作惡,百姓對其恨之入骨。章潤任職以來秉公執(zhí)法,在京城一帶享有很高的威信,老婦的鄰里抱著一線希望,相邀結伴來到刑部衙中,求見章潤,請求他受理此案。在聽取老婦的遭遇后,章潤下決心定要將此惡棍嚴厲懲處。但吳忠自闖禍后,多日來一直躲在其母舅府中不出。章潤將情況向刑部上司稟報,在獲得默許后,即派員日夜守候在兵部尚書府門外,伺機而動。
等到第三日清晨,吳忠率幾名隨從出門,即被等候多時的馬快巡捕抓獲帶回刑部衙門。章潤隨即備好文書通報兵部尚書,申明案子一經(jīng)審結,即刻將人奉還,并請予以理解和支持。尚書看完來文,心里雖有不快,但也無可奈何。次日章潤升堂,吳忠很快供述了事故經(jīng)過。章潤判決:吳忠賠償老婦各種費用共計白銀三百兩,并向其賠禮道歉。翌日清早,章潤將處理結果備文通報兵部尚書,并將吳忠送還。尚書覺得章潤處理此案有法、有理、有節(jié)也有情,只好默認。從此,吳忠再不敢無法無天、狂妄自大了。

萬安橋
洪熙元年(1425年),英宗登基,升章潤為正五品刑部司務廳郎中、正四品都察院都衙史。章潤上任后,致力于攻大案、要案、難案,把歷史沉積的案件一一偵破。在斷案過程中,章潤廉潔勤政,不畏權貴,處事果決,依律例秉公而斷,贏得了朝中信任,時人稱章潤為“章鐵板”。
章潤為官期間以民為天、清正廉明,深得朝中眾臣好評。洪熙元年(1425年)五月,洪熙皇帝敕命稱章潤“廉靜惇厚,決獄勤慎,慎刑罰以重民之命,特賜之敕命,以示褒榮。爾益修厥職,使刑清而民服。” 此后,章潤由主事而歷官員外郎、郎中。
正統(tǒng)元年(1436年),章潤告老還鄉(xiāng)。他為官二十多年,雖身居要職,致仕時兩袖清風,居家生活頗為簡樸。
他回鄉(xiāng)后在龍江祖屋居住。房屋既小且舊,不能遮蔽風雨,他卻安然自在。監(jiān)察御史王寶十分贊賞章潤的品格操守,得知章潤的處境之后,私人出資建造房屋供其居住,章潤再三推辭不就。章潤居鄉(xiāng)期間,有監(jiān)司來古田縣暗查,因執(zhí)法偏頗,民有怨言。章潤聞知后,對他“引喻諷解”,監(jiān)司敬他為人品德,檢點自己的行為,心悅誠服而去,章潤因此又贏得了地方百姓的贊譽,贊他勁節(jié)如松。

乾隆屏南縣志內頁
章潤回鄉(xiāng)后還致力于教育,與當?shù)丶澥?、庠生?chuàng)立龍江書院,并自任山長,聘請名儒主其教事,招收弟子。章潤出身進士,學問淵博,龍江書院學子遍及周鄰,成為一個育才培士的重要基地。當時章潤親自撰寫龍江書院碑記,立于龍江公濟橋上,此碑后為洪水所毀。
明正統(tǒng)八年(1443年),章潤病逝,龍江書院學子、遠近千余民眾含淚送葬。民眾念其為官清廉公正、秉公斷案及教書育人,為彰其美德,當?shù)孛癖娫谄涔枢l(xiāng)龍江村建立“進士坊”“御史坊”,以供世代景仰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屏南建縣后,將他祀于“鄉(xiāng)賢祠”,教化后人。歷代地方志均為他立傳,名垂千載。
來源:《滴水清風——寧德孝廉故事》
編輯:陳娥
審核:劉寧芬 周邦在
責任編輯:陳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