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鼎前岐:干群同心繪就鄉(xiāng)村振興新圖景
近日,福鼎市前岐鎮(zhèn)“一村一品”品牌推薦活動的消息吹進薛家村,村黨支部書記鐘思妙的腳步比往常更急了。迎著山風,他匆匆趕到綠色循環(huán)生態(tài)農業(yè)示范基地,與基地負責人商討品牌推薦方案。
“好東西藏在深山里,賣不上好價錢,我這心里急??!”鐘思妙介紹,該基地采用“玉米種植—山羊養(yǎng)殖—羊糞肥果”循環(huán)種養(yǎng),羊的品質很是不錯。但由于地處山區(qū),缺品牌、少渠道,只能在本地小打小鬧,“零敲碎打沒有出路,必須打響品牌、闖出名聲。”
帶著想法干,鐘思妙帶著村“兩委”班子把目光瞄準了省級“一村一品”示范項目。為了爭取這塊“金字招牌”,大家鉚足了勁:白天跑部門溝通匯報,晚上熬夜整理申報材料。為了請專家提升養(yǎng)殖技術、優(yōu)化品種,鐘思妙一天能打幾十個電話,以誠意焐熱人心。
“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。”當得知前岐鎮(zhèn)要搭建特色農副產品推廣平臺,鐘思妙急忙跑去對接,終于讓“薛家山羊”搭上了這趟“順風車”,被納入前岐鎮(zhèn)重點推介的特色農產品名錄,向更廣闊的市場推介薛家山羊的獨特品質和地域文化故事。
市場對接了,但另一個問題又冒了出來。村道過窄,羊運不出去、客商進不來,怎么辦?鐘思妙把嶺薛線拓寬改造作為突破口,并把會場搬到了曬谷場、屋檐下,破解各項阻力。黨員會上,他領著大伙研討方案;黨員村民代表會上,他掰著指頭一筆筆算細賬;鄉(xiāng)賢懇談會上,他泡上濃茶聽建議……規(guī)劃藍圖在一次次交流中逐漸清晰,村民的心門也跟著打開了。
如今,C803薛半線拓寬竣工,Y889嶺薛線完成平整,15盞路燈把夜晚照得亮堂堂,孩子在路邊追著玩,老人坐在燈下拉家常,笑聲順著路燈光暈飄出老遠。提起鐘思妙,大家總會笑著說:“那是我們的‘跑腿書記’!”
“產業(yè)賬要精打細算、民心賬得敞亮透明、生態(tài)賬要著眼長遠,這三本賬是我們村的重心所在,一本都不能差、一本都不能虛。”鐘思妙語氣堅定道。半年光景,薛家村的變化看得見、摸得著:村集體賬戶上多了28萬元,集體廠房蓋起來了,補充耕地項目見了效益,物流園項目穩(wěn)步規(guī)劃中;還有河道重現清波,山林更加蔥郁,村民看在眼里,自覺維護環(huán)境的意識也越來越強。
在鄉(xiāng)村振興的征程上,為這片土地揮灑汗水的身影比比皆是。其中,前岐鎮(zhèn)鄉(xiāng)村振興協理員丁少華是遠近聞名的“調解巧匠”。
“基層糾紛連著民心,我們要精準捕捉矛盾核心與情感脈搏,巧妙將‘情、理、法’融為一體,打開他們的心扉,才能更好地破局。”2022年6月,丁少華結束前岐鎮(zhèn)岐陽社區(qū)黨支部書記任期工作后,經擇優(yōu)選聘,轉任前岐村鄉(xiāng)村振興協理員,開始將目光投向群眾心頭的“急難愁盼”。
面對村民夜間行路不便、道路坑洼、飲水隱憂等難題,一頭扎進政策研究,精心籌劃方案,為爭取“一事一議”財政獎補資金四處奔走;針對土地權屬糾紛,憑借對本地歷史的爛熟于心、對政策的精準把握以及強大的共情能力,一舉為項目推進掃清障礙;在拆遷安置工作中,為老人協調養(yǎng)老機構或提供詳盡的居家養(yǎng)老信息,為搬遷戶尋找安全便利的臨時房源;在項目建設時,又變身為“項目管家”與“質量監(jiān)督員”……用雙腳丈量民情,丁少華把每一件民生小事都當作心頭大事。
“他們是我們基層干部躬身為民的群像。大家?guī)е鴮︵l(xiāng)土的深厚感情扎根實干、貼著群眾的急難愁盼用心辦事,不僅讓鄉(xiāng)村振興的路子越走越寬,也帶領著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頭。”前岐鎮(zhèn)黨委副書記、鎮(zhèn)長陳世鑾說。
來源:閩東日報記者 朱靈塬 通訊員 王婷婷
編輯:陳姜燕
審核:藍青 周邦在
責任編輯:陳姜燕
(原標題:福鼎前岐:干群同心繪就鄉(xiāng)村振興新圖景)